加拿大艺术家:Winnie Truong(温妮·常)

Winnie Truong(温妮·常)1988 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2010 年毕业于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目前居住和工作于多伦多。Winnie很早就对绘制面部毛发丰满的人物很感兴趣,毕业之后,经过多年时间的实践与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艺术家用彩色铅笔在画纸上绘制出光泽动人、纹理顺畅的发丝,从发根到发尾清晰可见,让人看着酣畅淋漓。这些作品除了给人带来极大地视觉享受,艺术家还希望通过创作探索美与怪诞之间的平衡,以及通过线条宣泄情感的方法。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

美国街头艺术家:Bumblebeelovesyou

Bumblebeelovesyou 是一位来自美国洛杉矶的街头艺术家。从小生活在洛杉矶这个无比庞大的国际大都市,加上对绘画与街头文化的热爱,使他成长成一名街头艺术家。Bumblebeelovesyou 把洛杉矶整个城市作为自己的画布,他在报箱、电话亭、破败的建筑上创作自己风格独特的壁画。他的作品总是关于无家可归的儿童,但作品不像主题一般的悲伤与沉重,这些异想天开、有趣、欢乐的作品总能给人带来愉悦和自由的感觉。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

中国艺术家:曲巍巍

中央美院毕业后的巍巍一直随性而活,亦如她笔下的小孩,即散漫又有些倔强。直到离开校园,她内心都认为自己还是个孩子,也曾用孩子的形象记录自己的生活,又一直用孩子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感情。在她画面中不断长大的孩子,也直接反映了巍巍内心的变化。这种直接的反应,让观众可以感受到来自画面的真实。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

艺术作品:Joanne Nam 新作欣赏

Joanne Nam 出生于韩国,目前工作和居住在美国洛杉矶。Joanne 上周在美国 thinkspace 画廊参与了一场双人展,展出最新创作的几件作品。新作保持了她标志性的亚洲人物面孔与暗淡的色彩,色彩与画中人物的表情,让人联想到深夜中独自沉思的女生,被艺术家打着闪光灯偷拍的感觉。认真欣赏新作,会发现几处惊喜,艺术家在新作的创作中尝试用抽象与表现主义的手法来绘制画面背景,为作品增加了几分厚重与成熟的感觉。 继续阅读

一条评论

画展:Saner 个展「Fragments of The Soul」

西班牙艺术家 Saner(下图中)最近在位于美国费城的 Magic Gardens 画廊举办了一场红色的展览。个展名为「Fragments of The Soul」(译作灵魂的碎片),艺术家将画廊变成了自己的神话空间,把画廊的墙壁全部涂成红色,将自己融合了墨西哥传统风格的人物和故事画在了墙上,壁画、视频、装置、以及绘画共同组合成这场精彩的画展。 继续阅读

一条评论

希腊摄影师:Petros Koublis(彼得罗斯·库布利斯)

今天请大家欣赏希腊摄影师 Petros Koublis 创作的名为「in dreams」的系列作品,在这些风景摄影中,动物们安静的待在风景的正中央,成为了神奇壮丽风景的一部分,同时又给人诗意、浪漫或自由的感觉与冲动。这组作品大多拍摄在阴暗的天气中,像梦境一般让人感觉到疏离,又像是仙境一般神圣。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

艺术作品:Renée French 笔下的怪人们

昨天介绍过的美国漫画家 Renée French(芮妮·法兰奇),她除了画了很多外表可爱又透着恐怖气息的小怪物外,绘制的人物也别出心裁、充满创意,似乎每一幅故事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忧伤的故事。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

美国艺术家:Renée French(芮妮·法兰奇)

Renée French 作品中“Q版”的动物与怪物们虽然都有着可爱的外表与单纯善良的眼神,但在可爱的外皮下常常隐藏着恐怖、诡异、神经质的背景与内涵。French 经常被人用天才、禀赋异常、别出心裁等词语来形容,这不仅在称赞她高超的铅笔绘画技巧,更在赞美她层出不穷、超人一般的想象力,以及所创作故事对人性深刻的探索。 继续阅读

2条评论

画展:Stella Im Hultberg 个展「Stranger」

韩裔美籍艺术家 Stella Im Hultberg (斯达拉·Im·赫特伯格)时隔四年的最新个展「Stranger」(译作陌生人),本月初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 Spoke Art 画廊举行。艺术家在这四年中当了妈妈,从少女成长为家长对她的创作影响很大。Hultberg 为本次画展准备了 20 多件新作,包括油画、水彩、水墨等不同的材质。瘦弱美丽的亚洲少女在花的簇拥中亭亭玉立,墨色在画中流淌,为作品增加了更多的亚洲气质。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

中国艺术家:南超

南超 1977 年出生于天津,2000 年毕业于清华美院,2005 年在北京宋庄建个人工作室,目前居住和工作在北京。南超从传统的平面绘画中决然的走出来,选择了这种立体的、固态的样式并迅速的使之完善成为作品的主体。南超的作品在取材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经过材料与二维绘画至三维雕塑的空间转换,将给予观众超出以往视觉经验的全新感受。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