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画展

画展:Charming Baker 个展「Sweet Nothing」

英国艺术家 Charming Baker(察明·贝克)最近在位于伦敦的 S|2 画廊举办个展,画展命名“Sweet Nothing”,展出艺术家最新创作的一系列布面及纸面作品,艺术家表示新作的创作受到“薛定谔的猫、巴甫洛夫的狗、唐吉歌德、愁思、性爱、欢乐、失意、自然……”事物的影响。Charming 沿用自己破坏画布的方法进行创作,例如用小刀在画布上划出文字,用锉刀在颜料上划出深深的痕迹,他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作品的深刻思想或哲学内涵。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

画展:Marilyn Minter 个展「Pretty/Dirty」

纽约摄影师兼画家 Marilyn Minter(玛丽莲·米特)上个月在位于美国加州纽波特比奇的 OCMA 举办最新个展,个展命名“Pretty/Dirty”,展出艺术家在 1976 到 2015 年间创作的超过 25 件绘画,3 件视频以及多件摄影作品。Marilyn 的作品常以特殊的视角、夸张的色彩来描绘女性的身体部位,例如嘴唇、眼睛、双脚,她以艳俗的妆容、华丽的饰品来描绘生活在虚幻、虚荣中的女性,来讽刺这个社会。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

2016 杭州艺博会预告

2016(第九届)杭州艺术博览会于2016年5月13—16日在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一、二、五、六号馆举行,占地一万两千平米。2016杭州艺术博览会将以艺术化方式,充分体现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创新活力之城的表情、特色与个性。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

画展:George Condo 个展「Entrance to the Void」

美国艺术家 George Condo(乔治·康多)的最新画展「Entrance to the Void」,画展展出艺术家最近两年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新作受到伦勃朗、委拉斯凯兹、弗拉戈纳尔、毕加索等艺术大师,以及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和日本漫画等风格的影响,艺术家在不断的实践与引荐中,融合自己的独特风格创造出各种视觉画面。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

Goo For Brothers x Lee So Youn 群展「Colors」

位于韩国首尔的 FifityFifty 画廊上周六举办群展「Colors」,参展艺术家包括韩国美女艺术家 So Youn Lee(李素允),以及艺术家三人组 Goo For Brothers,Goo For Brothers 由 Hongmin Lee, Seungchul Oh, Jaejung Beck 三人组成。画展展出 4 位艺术家近年创作的新作,4 人风格各异的作品带给观众 4 种不同的视觉感受。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

卜桦 个展「最好的早已到来」

中国艺术家 卜桦 在 Hi艺术中心的第二回个展“最好的早已到来”于上周六开幕。展览将展出卜桦首次亮相的架上绘画作品 8 件,数码绘画作品 6 件,并精选其 2003 年至今创作的 9 部动画影像作品循环播放。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

画展:Dan Witz 纽约个展

时隔两年,美国艺术家 Dan Witz 再次在位于纽约的 Jonathan LeVine 画廊举行个展,画展命名“Mosh Pits, Raves and One Small Orgy”(大致译作:摇滚、狂欢还有小型群P),新作依旧以人群处于狂欢 Mosh Pits 的场景作为作品主题,反叛、狂欢的画面让人看了热血沸腾。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

画展:Amy Sol 个展「Garden Gamine」

韩裔美籍艺术家 Amy sol(艾米·薛)上周六在位于美国加州的 Thinkspace 画廊举办最新个展,画展命名「Garden Gamine」(花园女妖),作品延续了艺术家以女性为主角,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主题,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艺术家第一次使用油画材料进行创作(此前艺术家都使用丙烯),艺术家用最小号的画笔描绘出这些精美的画面,并透过油画颜料的特性形成透明与发光的独特效果,作品呈现出全新的效果。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

Tomoo Gokita 纽约个展「On Paper」

著名日本艺术家 Tomoo Gokita(五木田智央)本月初在位于纽约的 Johnson Trading 画廊举办最新个展,画展命名「On Paper」,展出艺术家最新创作的一组小尺寸纸面作品。新作延续黑白色调与丑态的人物造型,但比之前布面作品相比更加具象,描绘了都市贵族纸醉金迷的生活常态。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

Michael Lau 香港个展「what? we: want!」

香港的「公仔之父」Michael Lau 的最新个展「what? we: want!」本月 9 日在香港铜锣湾时代广场的 Living Room Museum 举行,系列作品探讨了人们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存在的反思,他多方观察当代人对数码世界的沉迷和依赖,并透过绘画和雕塑作品,探索此一现象。 继续阅读

留下评论